想起小时候会有叔叔阿姨对我说,“现在的小孩子真辛苦啊,我们以前都没有这么多课本。”现在又轮到我们看着10后的小学生说这句话了。

塞得满满的安排表,课余时间几乎全部被兴趣班和补习班挤占。兴趣班不好说,但对于补习班又有几个孩子真心喜欢。在这种安排下,小孩子想要保持童趣,而不是变得像996工作制的大人那样无趣,谈何容易呢?

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还是竞争。僧多肉少,好工作永远都是少数,而人大都追求好工作。而这正是压力的根源。为什么会越减负担,学生压力会越重,这个便是根源。学生要求的不是成绩线,而是排名。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才是学生想要的。而单纯地降低考试难度,减少补课,增加兴趣占考试比重这些操作,从减负角度来说,几乎都是无用功。因为学生即便不用补课,他也需要自己找补习班。每个学生都开启军备竞赛式的拼命,所谓的减负就像是童话一样可笑。

这也让我想起了古代历次变法革新。无数仁人志士希望降低农民的负担,但几乎每一次改革都加重了农民负担。以王安石变法为例,青苗法原意是缓解农民借贷成本压力。但事与愿违,青苗法的实际执行反倒使得农民叫苦连天。宋代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任务以及牟利,强贷和提高利率,使得人民压力不减反增。人们感叹改革不易,但我还是认为问题核心在生产力。一个以农业经济为根基的国家,不依靠农民如何保持国家运转。只有开拓新税源或者削减政府开支,才有可能真正为农民减负。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,工业发展迅速,此时经济由农业向工业转型,农业税相比工业税便是可有可无。这时候自然可以取消农业税,从根源上消灭农民头上的大山。

古代农业改革之所以大多加负于农民,关键还是没找对问题核心。好比一个人踩在三个鸡蛋上跳舞,怎么跳这几个鸡蛋都受不了。但要是有一脚着地,另一个脚所施加的压力就可以减弱不少。

破除当代学生压力过大的途径,还是降低就业竞争压力。但似乎目前的生产力并不能达到人人都可以当证券经理、律师的地步,也不能保证人不劳动也能生活下去。所以减负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,可见而不可及。

我曾经设计过一个制度,利用机器人加人工智能运转整个社会,使人真正从劳动里解放出来。从此人的劳动不再是必需,而是可选的。也许也只有那时候,人类有了选择是否劳动的权利,才有保存童趣的可能吧。